查看原文
其他

总在照顾孩子,你是否忘记了自己?

李娴 怡禾心理 2022-01-18

李 娴

儿童心理学家,纽约石溪大学医院博士后,纽约州立奥巴尼大学心理学博士


抚养孩子是幸福愉悦的,但是抚养孩子的过程同样也是辛苦和耗费心神的。作为年幼孩子的妈妈,我们通常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和情绪需要上,很少把资源和注意力留给自己。为孩子牺牲了妈妈的睡眠、生活和社交,我们似乎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总是在推崇和赞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图源 | pixabay


1

妈妈的身份背后你失去了什么


成为妈妈是人生重大转变事件,从小生命到来的那一刻起,日子就再也不能回到过去,虽然很多老母亲都希望能把孩子退货回医院,尤其是当孩子各种哭闹不可理喻的时候。事实上当我们普天同庆小天使到来的同时,极少被社会提及的是父母自我身份的遗失(The loss of self identity)。自我身份的遗失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责任和劳动的增加、自我消费的降级、社交圈范围的缩小、以及行动上的限制。而自我身份缺失引起的焦虑抑郁、低自尊和社交恐惧,也是很大一部分妈妈产后抑郁,以及很多夫妇选择丁克的原因。


图源 | pixabay


2

那个已经不认识的自己


很多来咨询的妈妈都说,在有孩子之前,我是一个严格自律能在职场上搏杀的白领精英,工作之余还会坚持运动旅游社交和学习,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小仙女。但当了妈妈之后,我在职场上变得被动不再出差,下班之后全力投入带娃陪玩,等娃睡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处理一堆家务。我几乎没有任何的个人时间,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我已经忘记有多久没做过面膜和发型,没有见过朋友和闺蜜,健身的衣服也已经穿不上,彻底沦为一个邋遢无形象可言的中年大妈。也有妈妈开玩笑说,养了一只四脚吞金兽,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贫穷,什么名牌包包和口红,还抵不过娃的两罐奶粉。甚至有妈妈连上厕所都被孩子黏着,而在咨询室里面倾诉的时间,是她们仅有的只属于自己的宝贵时刻。


图源 | pixabay


3

看似伟大却是双输的付出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妈妈的细心照顾,从喂奶换尿布哄睡到牵着他们的小手蹒跚学步,还要陪读陪打架玩过家家。妈妈和幼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依附寄生关系。如果当妈妈的想起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也许会下意识的会有道德内疚感,觉得自己是自私。但是这种孩子依附于我们的寄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母亲自身的身体和情绪健康,换句话说,为孩子的需要而牺牲了妈妈的个人需求,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是双输。在不同文化群体中进行的儿童研究共同显示,母亲的抑郁倾向和孩子的健康身心发展高度相关,除了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后天因素在于抑郁的母亲很难在养育当中敏感地察觉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行为变化,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认知、情绪调控和社交互动能力的健康发展。


图源 | pixabay


4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一刻不离


很多妈妈会说,孩子最需要我的也就是这短短几年,我尽量多陪孩子,孩子长大之后想陪想抱也没机会了。事实上,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健康的身心成长更在于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而不在于陪伴的具体时长和某种特定的形式。磨刀不误砍柴工,妈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需求也能给我们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天生敏感,妈妈郁郁寡欢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孩子,与其心不在焉地陪着孩子,倒不如妈妈有一段时间不在去进行自我关爱和充电,然后身心愉悦地回来给孩子很多温暖的笑容和拥抱。


妈妈们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关爱呢?以下是几个可以尝试的小建议。


1. 每天拿出15分钟时间

不要想着做家务,不要想着工作,不要想着孩子,只关注自己。闭上眼睛,留意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的感觉,听一段平静的音乐,读一本杂志,洗一个热水澡。如果觉得每天15分钟太长,那么试试每周一次到楼下的美容院敷一个25分钟的面膜或者按摩,一个月拿出1~2小时的时间和闺蜜喝杯奶茶聊聊八卦吐吐槽。


2. 寻求和接受家人朋友的帮助

尽管这些帮助并不能如你所愿地尽善尽美。也许爸爸会给孩子吃糖果喝汽水看动画片忘记给孩子换尿布,也许奶奶不懂得给孩子读唐诗和讲故事,但只要能搭把手让妈妈喘气休息也是有力的帮助。


3. 接受一些其他人的求助和任务

给自己繁琐重复的带娃生活带来一些良性的注意力转移。例如帮后辈朋友看一遍求职简历,重拾自己的爱好帮闺蜜拍一套照片,做义工和志愿社区服务。这种刻意的“分心”、会让妈妈重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被社会需要的感觉。


4. 培养一个爱好

学习一门新的小手艺,瑜伽健身跑步重新建立起来,也许只是一个月几次,在爸爸和家人能够照顾孩子的时候,把时间预留出来给自己,妈妈也需要身心充电和自我增值。


5. 和周围的同龄宝妈多交流守望相助

听听别的妈妈的育儿经。两妈带两娃远比独自带娃更加省力高效,不妨多组织一些孩子间的play date,也是妈妈的社交小约会。


6. 有意识地忽略那些质疑和批评自己的声音

例如妈妈的不解责骂和婆婆的白眼。理解并接纳你永远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取悦所有的人,而为自己争取合理权利,也是养育之路必修的功课。


7. 写一本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需要

也许只是愤怒和焦虑的情绪,也许只是手机上随手打上几个字,当我们能有意识地觉察和记录下自己的需要,就不容易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迷失掉自我,而我们内心的紧张焦虑,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得到一部分释放和疗愈。


8. 寻求帮助

如果您意识到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不妨上来怡禾找我们聊聊。


图源 | pixabay


那个曾经美好的自己,其实并未完全遗失,只是淹没了在日复一日的奶粉尿布脏衣服当中,愿妈妈们读完这篇文章,能放下内心的压抑和矛盾,尝试着拿出时间精力关爱和滋养自己,更好的你,才会有更好的孩子。


参考资料

1.Maternal depression and child development. (2004).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9(8), 575–598. doi:10.1093/pch/9.8.575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24169/

3.https://psychcentral.com/blog/maintaining-your-sense-of-self-as-a-stay-at-home-mom/ 


相关阅读

你除了是妈妈,你还是你自己

半夜还在刷手机的妈妈,因为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那么一点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